电动汽车续航
碳索储能网为您提供“电动汽车续航”相关内容,让您快速了解“电动汽车续航”最新资讯信息。关于“电动汽车续航”更多信息,可关注碳索储能网。

电动汽车续航

新能源汽车高寒测试中,电池遇冷性能下降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在高寒环境下,动力电池内部的化学反应速度将会减缓,续航里程势必会降低。国家高寒机动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内,近 30 款主流新能源汽车接受严苛测试。从行业平均数据来看,在 -7℃时,电池的续驶里程保持率大概是在 60%,-20℃的续驶里程保持率大概在 40%,且测试数值有逐年向好的趋势。
新能源汽车 动力电池 电解液 
当下,中国汽车业正处于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关键时间节点。在这个重要的历史转折时期,新能源汽车无疑成为了实现这一宏伟目标的关键力量。而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进程中,动力电池又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其性能直接决定了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安全性、可靠性以及成本等关键指标。
太蓝新能源 固态电池 长安汽车 
碳索储能网获悉,2024 年 11 月 14 日,中国新能源汽车 1000 万辆达成活动在湖北武汉盛大举行。这一活动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指导下,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主办,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承办,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新能源汽车 汽车工业协会 东风汽车 
“京能-极光新能源光储充放检示范站”项目
在迎接新中国成立75周年-交通产业转型升级
光储充 极光交能 微电网 
电池维修价格占车价的50%并不算夸张,2022年至今,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天价”维修的新闻络绎不绝。某品牌售价50万元的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更换一个容量较小的动力电池,价格需要30万元;某海外品牌的纯电轿车,优惠之后裸车售价约20万元,换动力电池的报价居然超过50万元;不少国内入门级的纯电动汽车产品,换动力电池的价格也几乎等同于新车售价。
动力电池 新能源汽车 电池产业 
近几年,电动汽车技术快速发展,尤其是其电池技术,本文将探索关于电动汽车(EV)电池——这一汽车行业中最具前景的新技术之一——的11个最常见误解,以及与无线电池管理系统(BMS)相关的内容。
电动汽车 电池技术 电池管理系统 
碳索储能网获悉,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的出台有着深刻的背景。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以及能源危机的逐渐显现,各国纷纷寻求可持续发展的交通解决方案。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市场之一,也面临着严峻的环境和能源挑战。
新能源 电动汽车 补贴政策 
随着我国新能源事业的不断发展,同时也是由于新能源的光电、风电等不稳定性,国家规定相关的风、光电必须配套相应的储能设备,在这个重大利好推动下,我国的储能电池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储能电池 动力电池 储能设备 
据彭博社报道,苹果公司曾秘密与中国汽车制造商比亚迪(BYD)合作,开发长续航电动汽车(EV)电池技术,这一合作项目是苹果早已取消的“苹果汽车”计划的一部分。
电动汽车 比亚迪 电池技术 
全固态电池是一种使用固体电解质替代传统锂离子电池中液态电解质的电池技术。这种电池的正负极之间没有液态电解液,而是采用固态电解质进行离子传导。全固态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安全性好、充电速度快等优点,因此被认为是未来电池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
全固态电池 液态电解液 锂离子电池 
碳索储能网获悉,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普及,第一批新能源车主正面临动力电池 8 年质保期将满的情况。然而,技术的不断迭代升级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车主的 “电池焦虑”,但仍存在诸多问题。
新能源 动力电池 电池回收 
磷酸铁锂电池的正极材料是磷酸铁锂(LiFePO₄)。这种材料具有橄榄石结构,在充放电过程中,锂离子在磷酸铁锂的晶格中嵌入和脱出。从化学稳定性角度看,磷酸铁锂结构比较稳定,使得电池在高温等复杂环境下,化学性质变化相对较小
磷酸铁锂电池 三元锂电池 正极材料 
在当今全球能源格局加速变革的时代浪潮中,储能集成宛如一颗冉冉升起的璀璨新星,备受瞩目。随着可再生能源的蓬勃兴起以及能源需求的日益多样化,储能集成凭借其独特的技术优势和广泛的应用潜力,成为能源领域炙手可热的关键环节,为能源的高效利用、稳定供应和可持续发展铺就了坚实的道路,也引发了全球各界的高度关注和热烈探讨。
储能集成 储能变流器 电池管理系统 
在双碳目标的引领下,新能源汽车作为能源转型的重要举措之一,正在迅速普及。随着新能源汽车数量的持续攀升,充电桩问题也逐渐凸显,充电慢、电桩少让广大车主深陷续航焦虑
新能源汽车 光储充数字能源站 储能系统 
正所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谁能想到以前拆解国外车学习的自主品牌现在频繁成为了被外国人拆解研究的对象。
电动汽车 中国品牌 
全球汽车业波澜壮阔的百年变革正在加速演进。在动力系统新能源化成为业界共识的同时,汽车业变革“下半场”智能化的赛道也悄然开启。然而,无论是电动化还是智能化,无论是动力系统还是数据系统的变革,其实质都是在探索对汽车工业资源的重新组织。在这个科技自由探索、产业跨界融合的时代,在这个速度决胜、强者恒强的时代,新能源汽车正在成为一个创新的载体,在发展中不断打破创新边界,让各个领域的优势资源都聚集在汽车这个实体之中。当科技企业的技术积累、新能源企业在能源存储转化领域的前沿探索,与汽车企业多年积淀的制造实力高度整合,聚
新能源 动力系统 
碳索储能网获悉,三菱商事与日产汽车于 2025 年 3 月将正式成立一家合资公司,双方各持有 50% 的股份。这一合作无疑是汽车行业的重大事件,标志着两大巨头在自动驾驶与电动汽车电池储能服务领域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三菱商事 日产汽车 电池储能 
对经济形势进行观察分析,从宏观、中观、微观上看,看过去、看现在、看未来,全面客观冷静,才能准确把握经济运行全貌和发展趋势。
新能源汽车 绿色低碳 汽车企业 
电动汽车是可持续交通的未来之星。它们有放在轮子上的大型电池仓,是高油耗、高碳排放内燃机的替代者。
液流电池 动力电池 储能电池 
高盛集团(Goldman Sachs)最近的一份报告预测,到2026年,电动汽车电池成本将下降近50%,价格预计将从2023年的149美元/千瓦时降至80美元/千瓦时。到2030年,这一数字可能降至60美元/千瓦时。
动力电池 电动汽车 磷酸铁锂 
碳索储能网获悉,超快充锂硫电池的出现为电动汽车和商用无人机带来了重大突破。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科学家研制出的这款超快速充电锂硫电池,相关论文发表于新一期《先进能源材料》杂志。
锂硫电池 电池技术 电动汽车 
在全球能源转型的浪潮中,储能已成为新能源体系不可或缺的关键一环。随着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规模的不断扩大,其间歇性、波动性的问题也日益凸显,而储能技术恰能有效解决这一难题,实现电力的稳定供应和高效利用。
储能龙头 储能电池 动力电池 
纵观中国动力电池发展史,从行业追赶者到产业引领者,这既是一部不屈不挠的奋斗史,也是一部永不停歇的创新史。可以说,由创新所带来的新技术驱动是成功的关键——新技术推动行业持续降本增效,成本下行带来需求向上,销量增加反哺技术研发。克劳塞维茨在《战争论》中讲过:“伟大的将军们,是在茫茫黑暗中,把自己的心拿出来点燃,用微光照亮队伍前行。”

4月16日晚间,全球动力电池龙头宁德时代宣布,其钠离子电池落地奇瑞车型。在发布了第一代钠离子产品一年半后,宁德时代钠离子电池产品终于迎来产品化。据悉,奇端将联合宁德时代推出电池品牌“ENER-Q”。双方还将就钠离子电池、磷酸铁锂电池、M3P等多种构型电池展开合作,合作成果未来将应用在iCAR 03等量产车型中。

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重作用下,我国新能源汽车依然保持爆发式增长。相关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约1310万辆,渗透率达到26%。而与之不匹配的是充电桩数量仅521万个,桩车比1:2.5,远远低于燃油体系1:127的枪车比。

锂离子电池(LIBs)由于具有高能量密度、高库伦效率、较长的使用寿命、无记忆效应、低自放电特性和不同电极设计的化学势,在消费电子产品、电动汽车、航空航天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近年来,锂离子电池已经逐步占据电动汽车、储能系统以及移动电子设备的主要市场份额。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磷酸铁锂 
12月27日消息,据 Electrek 报道,现代汽车即将开始生产“革命性”全固态电池,并计划将其投入电动汽车市场。现代汽车方面承诺该技术将提供更长的续航、更快的充电速度,以及该技术将拥有显著提高的能量密度。
固态电池 电动汽车 现代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