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湃电池
碳索储能网为您提供“因湃电池”相关内容,让您快速了解“因湃电池”最新资讯信息。关于“因湃电池”更多信息,可关注碳索储能网。

因湃电池

此次签约的盈华科技50MW/100MWh储能项目,是因湃电池、广东盈华、中燃(深圳)以及国兴能四家企业持续深化合作,在广东梅州落地的首个新型储能项目。
工商业储能 储能项目 因湃电池 
1月2日,工信部发布卓越级智能工厂(第一批)项目公示名单,235个智能工厂入选。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的锂电池产品全流程数智化管控智能工厂、因湃电池科技有限公司的动力电池端到端质量追溯智能工厂、青海中信国安锂业发展有限公司的电池级碳酸锂绿色节能智能工厂、欣旺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的锂电池全价值链协同绿色智能工厂等电池领域智能工厂入选。新能源汽车领域也有小米汽车超级智能工厂以及北京理想汽车有限公司数据模型赋能的新能源汽车智能工厂入选。
工信部 新能源汽车 锂电池 
近期,亿纬锂能高级副总裁黄维衍前往马来西亚工厂开展项目交流,并与马来西亚投资发展局新任CEO Mr.Sikh Shamsul Ibrahim Sikh Abdul Majid 开展深入洽谈,探讨进一步的合作。亿
储能企业 动力电池 电动汽车 海外投产 
车企造电池是大势所趋,电池企业在阻挠车企造电池的道路上也已经展开行动。
据媒体报道,宁德时代要求入职的应届生要签竞业协议,不签不给入职。而传出的长达13页的竞业协议中,不仅有中创新航、比亚迪(弗迪电池)等电池同行,还有长城汽车、理想、小鹏、蔚来等多家知名车企。
车企 电池 宁德时代 
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心脏”,是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力的关键。受新能源汽车快速增长拉动,2023年以来,我国动力电池产业保持了较高增速。前11个月,我国动力和储能电池累计产量698.7GWh,同比增长41.6%。其中,动力电池累计装车量339.7GWh,同比增长31.4%。
动力电池 新能源 汽车 
12月12日,广汽埃安旗下因湃电池智能生态工厂正式竣工投产。
该项目总投资109亿元,于2022年12月正式动工,计划至2025年建成36GWh量产线。
动力电池 投产 广汽 
动辄几百GWh的产能规划,车企造电池显然已经动了真格。吉利汽车规划电池产能超200GWh,大众汽车规划240GWh,Stellantis规划400GWh,比亚迪规划超600GWh,特斯拉更是声称“未来公司的4680电池产能将提升至1000GWh以上”……
电动车企 电池产能 新能源汽车 
12月12日,因湃电池智能生态工厂(以下简称“因湃电池工厂”)正式竣工。因湃电池工厂占地666亩,总投资109亿元,首期产线产能为6GWh,其首款量产电芯命名为“P58微晶超能电池”。竣工仪式上,P58微晶超能电池正式下线。
广汽埃安 超能电池 
广州广汽荻原模具冲压有限公司用户侧储能项目储能电池系统二次招标结果揭晓,因湃电池科技以高性价比中标,报价268.824万元,折合单价0.974元/Wh。项目总规模1380kW/2760kWh,采用先进储能技术,旨在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深圳龙电埃瑞斯和苏州汇川技术分列二、三位。项目由南方电网旗下公司招标,将助力广汽荻原实现能源管理优化。

动辄几百GWh的产能规划,车企造电池显然已经动了真格。吉利汽车规划电池产能超200GWh,大众汽车规划240GWh,Stellantis规划400GWh,比亚迪规划超600GWh,特斯拉更是声称“未来公司的4680电池产能将提升至1000GWh以上”……
新能源车企 电池产能 动力电池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仅从造车新势力近日公布的11月交付数据来看,多数车企交付破万已成常态,而在去年,因为缺电池的问题,导致车型延迟交付现象还很明显,为缓解困境,整车厂开始把触角伸向电池领域,以最大限度避免“缺芯”带来的产业波动。整车厂布局电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仅从造车新势力近日公布的11月交付数据来看,多数车企交付破万已成常态,而在去年,因为缺电池的问题,导致车型延迟交付现象还很明显,为缓解困境,整车厂开始把触角伸向电池领域,以最大限度避免“缺芯”带来的产业波动。整车厂布局电

2023年,国内动力电池市场的格局发生了又一轮重构:一边是动力电池厂商迎来残酷的淘汰赛,部分厂商的发展已经难以为继。另一边,更多的整车企业选择自研动力电池,有些车企的电池已进入量产阶段。
动力电池 自研 车企 
12月12日,因湃电池智能生态工厂(以下简称“因湃电池工厂”)正式竣工。因湃电池工厂占地666亩,总投资109亿元,首期产线产能为6GWh,其首款量产电芯命名为“P58微晶超能电池”。竣工仪式上,P58微晶超能电池正式下线。
因湃电池 投产 P58微晶超能电池 
近年来最为瞩目的新兴产业,储能产业当属其一。各地竞相发力,逾20省市明确将新型储能列为发展重点。在广州,储能产业政策密集出台,新型储能产业链逐渐成型,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企业机构,都在加快培育发展新型储能等新兴产业,抢占产业制高点,有效推动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不满足于主营业务、主动杀入储能产业链的企业名单上,又添加了一家车企,即大名鼎鼎的广汽集团(SH:601238)。
近日,在广州举办的2023汽车碳中和峰会上,广汽集团总经理冯兴亚表示,“将推动研发和设计自主的储能系统,进军储能市场,最终构建一个纵向一体化的新能源产业链。”
广汽集团 储能 电池 
2022年全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实现装车配套的动力电池企业有57家。这意味着,相比2022年,2023年有5家动力电池企业没有装车配套,它们已经被动力电池市场“淘汰出局”。
动力电池 新能源汽车 锂电池 
5月24日,利元亨与因湃电池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因湃电池)在广州签署深度战略合作协议。利元亨董事长兼总裁周俊雄、副董事长卢淼、销售总监何福前,因湃电池总经理许俊海、副总经理袁昊博等嘉宾出席签署仪式,同时参与座谈交流。在双方代表见证下,利元亨销售总监何福前与因湃电池副总经理袁昊博分别代表双方签署深度战略合作协议。
储能 动力电池 
随着新能源市场的爆发,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合作愈发紧密。另一方面,产业链企业业务延伸布局趋势愈发明显,上游矿业、原材料企业为保障产品稳定供应或提高盈利能力,会向下游延伸布局锂盐、电池等业务;电池企业为降低生产成本,近年来持续加大对上游的投资力度;车企为解决电池产能“卡脖子”问题,向上延伸业务拓展,打造产业链一体化布局。
储能 电池回收 新能源 
2023年9月22日,武汉市硚口区人民政府与广汽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汽能源”)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在广汽埃安总部举行。
根据合作协议,广汽能源发挥在资源、资金、技术等方面的优势,依托各类应用场景,创新合作模式,推进充换电、综合智慧能源管理、储能及新能源汽车销售等领域的合作,打造国内领先的综合能源中心示范旗舰项目,由此更好地服务于硚口区、武汉市和湖北省人民需要和新能源产业发展,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电池 广汽 储能市场 
回顾2023年锂电产业发展,产能的结构性过剩带来行业周期性风险,下游对安全性、能量密度、循环寿命、快充等综合性能的永恒追求,电芯材料、结构技术创新驱动,倒逼着动力电池系统领域的创新求变。
动力电池 储能电池 电芯 
宁德时代们与车企在动力电池领域的“战争”,不可避免要加速爆发。
目前,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最大的两大巨头特斯拉和比亚迪,皆在电池领域有极深的战略布局。而其他只要有电动化野心的车企,几乎无一例外地将触手伸向了动力电池。车企造电池,动的必然是电池厂商的奶酪。
电池 车企 动力电池 
车企的触角正在向上游延伸。
12月下旬,长安汽车在接受调研时表示,计划到2030年推出液态、半固态、固态等8款自研电芯,形成50GWh(吉瓦时)-80GWh的电池产能,首款搭载CTV技术的电池将于2024年开始量产。
车企 电池 新能源汽车 
2023年5月5日,我们策划推出了“广东储能系列报道”,探讨广东新型储能产业的发展现状、特色与优势,引发广泛关注。接下来,广东发力新型储能产业将有何新招?连日来,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继续深入采访了省、市职能部门、业内专家与企业代表,展示广东新型储能产业发展的最新动向与未来。

12 月 11 日消息,从广汽埃安官方获悉,位于广汽智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内的因湃电池科技有限公司今日正式动工。广汽埃安表示,因湃电池科技有限公司总投资 109 亿人民币,占地约 666 亩,是广州市最大的动力电池+储能电池项目,将全面打通电池研发、设计、智

相较于今年10月,多家头部车企11月新能源汽车销量趋于稳定,环比变化较小。比亚迪、吉利、五菱、埃安、理想、上汽、长城、小鹏、问界等车企继续位居自主品牌销量前列。
新能源 车企 电池 
2023年,中国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高歌猛进,比亚迪拿下302万辆销量,坐稳中国市场头牌,同时也是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冠军;造车新势力理想全年销量达到37.6万辆,同比大增182%,并定下了2024年销量80万辆的新目标。
新能源汽车 车企 动力电池